近日,上海大学在其 “千学百科” AI 智慧平台的基础上,推出了一系列学科专属的大模型,进一步推动了人工智能在教育和科研领域的应用。这些新模型包括上海话大模型、类器官大模型、材料基因大模型等,其中最受瞩目的便是于2024年11月9日发布的上海话大模型 “小沪”。
“小沪” 大模型的1.0版本专注于沪语的听说读写能力,能够进行沪语朗读、沪语与普通话的自由对话等多项功能,极大丰富了沪语学习和使用的场景。这一大模型的推出不仅是上海话保护与传承的重要举措,也为非沪语使用者提供了学习沪语的便利工具。
上海大学的 “千学百科” AI 智慧平台设有四个主要模块,分别是 “千智汇聚”、“学无止境”、“百求必应” 和 “科创未来”。其中,“千智汇聚” 模块致力于通过新质生产工具来提升新质生产力,而 “学无止境” 模块则着眼于通过 AI + 课程重塑教育新模式。此外,“百求必应” 模块建立了特有知识库的智能助手 “百晓 SHUer”,为学生和教师提供精准的知识支持。而 “科创未来” 模块则为科研和学习提供一站式的大模型与算力开放能力。
这一切都得益于上海大学自主建设的 “自强5000” 超算中心,该中心运用了高性能计算技术,构建了高效的算力集群和管理平台,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处理需求。平台不仅提供了模型训练和推理的工具和接口,还支持 AI 项目的快速开发与部署,确保了教育和科研领域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的高效建设。
上海大学通过这些大模型的推出,不仅在技术上实现了突破,更是在文化传承和教育创新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,展现了高校在人工智能时代的重要角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