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月9日,在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产品与服务新闻发布会上,广汽集团正式发布其第三代具身人形机器人GoMate。广汽机器人团队负责人透露,GoMate目前已在安防领域展开应用,执行巡检等任务,未来更将拓展至汽车生产线及后服务市场等领域。

对于为何涉足人形机器人领域,张爱民解释,新能源汽车与人形机器人在技术和供应链上存在高度关联性,例如芯片、激光雷达、视觉传感器等技术可直接复用。同时,汽车生产车间和4S店也为人形机器人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。广汽集团希望借助智能机器人进一步深化其在智能化领域的布局,将其现有的技术、供应链和品牌优势从汽车行业延伸至更广泛的领域。

针对当前人形机器人面临的AI泛化能力不足、运动和操作能力有限、成本高昂以及缺乏成熟落地场景等挑战,广汽成立了专门的智能机器人团队,历经两年三个月的攻坚和两轮优化迭代,在运动、操作、大脑技术和硬件自研等方面取得了显著创新,最终打造出GoMate。

QQ20250409-140615.png

GoMate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其创新的“轮足结合”构型设计。张爱民指出,这种设计使其效率更高,在平坦路面可采用节能的两轮模式,而在楼梯、草地和复杂人群等极端环境下,则切换至更稳定的四轮模式。

在“大脑”方面,广汽团队针对公共安全等特定场景对开源大模型进行了调优训练,通过云边端协同架构融合AI大模型和自动驾驶算法,赋予GoMate决策能力。其多模态感知技术实现了360度全景感知和厘米级盲区,助力更精细化的指令执行;强化学习算法则支持GoMate通过低成本数据快速迭代。

GoMate采用远程操控与视觉共享相结合的操作模式,操控者可随时随地指挥其完成复杂、高精度的任务。在运动控制方面,GoMate应用传统MPC和WBC全身控制算法,拥有38个自由度,可在复杂地形中稳定行走。其自研驱动器体积仅硬币大小,重量50克,却能提供20A的持续电流输出。

另一亮点是GoMate配备的灵巧手,自重不足500克,承重却达1.5千克。其指尖和指根采用刚柔结合的仿生结构,兼顾高负载和高柔顺性,能抓握各种材质的物品。“我们所有核心功能部件全部自研,且关键指标具备较强竞争力,”张爱民强调。

GoMate并非实验品,广汽集团已制定明确的量产计划:今年实现自研零部件批量全球发售,GoMate整机在不同行业进行示范应用,2026年完成小批量生产,并逐步扩大至大规模量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