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AIGC技术在"全球AI电影马拉松大赛"中展示其能力时,《汪洋战争》这部AI短片却因与《沙丘》的相似之处而引发了版权争议。这场讨论不仅让人们对AI生成内容的独创性提出了疑问,也揭示了AI创作过程中可能涉及的版权问题。
图源备注:图片由AI生成,图片授权服务商Midjourney
《汪洋战争》的争议并非个例。在AI视频领域,一些创作者通过AI技术将现有电影或真人实拍视频转换成不同风格,这种"临摹"手法在保持视频表达精确性的同时,也引发了关于原创性的讨论。有声音指出,这种做法可能侵犯了原作品的版权,尤其是在商业化背景下,这种争议更为敏感。
360公司的"古装女事件"进一步凸显了AI生成图片领域的著作权问题。360使用LoRA模型生成的图片引发了纠纷,法律界对此存在不同观点。一些判例强调肖像权的"可识别性",而在美国,对于AI作品的版权保护则更为严格。
AI视频生成的起步阶段,创作者们采用了多种方法,包括实拍视频拆帧后转绘,以及3D建模后使用AI生成风格一致的图像。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角色一致性问题,但也引发了关于创意和设定借鉴的讨论。
AI创作中的版权争议,实际上是对人类劳动价值的重新评估。创作者们关心的不仅是作品的独创性,更是他们的劳动能否获得合理的回报。从好莱坞大罢工到音乐人比利·乔尔的AI视频,我们看到了AI技术在艺术创作中的不同应用,以及艺术家们对AI的复杂态度。
随着AI技术的发展,如何界定和保护人类在AI创作中的劳动,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。从北京国际电影节到皮克斯的动画制作,我们看到了业界对AI应用的谨慎态度,以及对保持人类艺术家主体性的呼吁。
在这个AI与人类艺术家共存的新时代,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讨论,找到一条既能保护原创性,又能充分发挥AI潜力的道路。这不仅是法律和技术上的问题,更是对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深刻思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