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dobe,一个在创意产业中享有盛誉的名字,因其版权保护的立场而被誉为“版权卫士”。但最近,这家公司却因为一项悄悄更新的服务条款而陷入了舆论的漩涡。

今年2月,Adobe 悄无声息地更新了其产品服务条款,新增了一条令人瞩目的内容:用户必须同意 Adobe 可以通过自动和手动的方式访问他们的作品,包括那些受到保密协议保护的内容。Adobe 将使用这些作品来通过机器学习等技术改进其服务和软件。如果用户不同意这些新条款,他们将无法使用 Adobe 的软件。

这一改变最近被曝光,激起了创意人士、数字艺术家和设计师等 Adobe 的核心用户的强烈抵制。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强制授权,实质上是一种“霸王条款”,其真实目的是为了训练 Adobe 的生成式 AI 模型“Firefly”。一位名叫 Sam Santala 的博主在推特上质疑这一条款,其推文的浏览量已经达到了千万级别。

image.png

许多用户表达了他们的担忧,他们担心自己的隐私和版权,因此选择停止使用 Adobe 的产品。与此同时,Meta 公司也采取了类似的措施,更新了其隐私政策,允许使用用户在 Meta 产品和服务上共享的信息来训练 AI。如果用户不同意新的隐私政策,他们应该考虑停止使用 Facebook 和 Instagram 等社交媒体产品。

随着 AI 技术的迅猛发展,科技公司与用户之间关于数据隐私、内容所有权和控制权的斗争变得越来越激烈。Adobe 声称其 Firefly 模型的训练数据来源于 Adobe 图像库中的数亿张图像、一些公开许可的图像以及版权保护已过期的公开图像。然而,其他 AI 图像生成工具,如 Stability AI 的 Stable Diffusion、OpenAI 的 Dall-E2和 Midjourney,都曾因版权问题而备受争议。

Adobe 试图在这一领域中采取差异化的市场定位,成为 AI 军备竞赛中的“白衣骑士”,强调其模型训练数据的合法性,并承诺对使用 Adobe Firefly 生成的图片引发的版权纠纷支付索赔。但这一策略并没有平息所有用户的担忧。一些用户,如资深设计师阿杰,戏称自己是“Adobe 正版受害者”,认为 Adobe 利用其庞大的创意生态系统来训练 AI,虽然是一个聪明的商业策略,但对用户来说,平台与创作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和用户知情权是缺失的。

此外,海外也屡屡曝出与 Adobe 有关的版权纠纷,让用户对 Adobe 是否真的尊重创作者版权产生了疑问。例如,艺术家 Brian Kesinger 发现,在未经他同意的情况下,Adobe 图像库中出现了打着他名义贩卖的与其作品风格相似的 AI 生成图像。摄影师安塞尔·亚当斯的遗产管理方也公开指责 Adobe,称其涉嫌出售已故摄影师作品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仿制品。

在舆论压力下,Adobe 于6月19日修订了服务条款,明确表示不会使用用户存储在本地或云端的内容来训练 AI 模型。但这一澄清并未完全平息创作者的担忧。一些海外 AI 圈知名博主指出,Adobe 的修订版服务条款仍允许使用用户私有云数据训练非生成式 AI 工具的机器学习模型。尽管用户可以选择退出“内容分析”,但复杂的取消操作常常让不少用户望而却步。

不同国家和地区对用户数据保护的法规存在差异,这也影响了社交媒体平台在制定用户服务条款时的策略。例如,在通用数据保护条例(GDPR)的框架下,英国和欧盟的用户享有“反对权”,他们可以明确选择不将其个人数据用于训练 Meta 公司的人工智能模型。然而,美国用户未获得同等的知情权,根据 Meta 现有的数据共享政策,美国用户在 Meta 旗下社交媒体产品上发布的内容,可能在未经明确同意的情况下已经被用于训练 AI。

数据被喻为 AI 时代的“新石油”,但资源的“开采”目前仍有不少灰色地带。一些科技公司在获取用户数据方面采取了模糊的做法,这引发了用户个人信息权利的双重困境:数字版权归属和数据隐私问题,严重损害用户对平台的信任。

目前,平台在确保生成式 AI 不侵犯创作者权益方面尚存在较大不足,也缺乏足够监管。一些开发者和创作者已经采取行动,推出了一系列“反 AI”工具,从作品保护工具 Glaze 到 AI 数据投毒工具 Nightshade,再到反 AI 社区 Cara 走红,面对科技公司未经用户/创作者同意便抓取相关数据训练 AI 模型,人们的怒火已经愈演愈烈。

在 AI 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,如何平衡科技创新与用户隐私安全,保障创作者权益,仍待行业进一步发展和法律监管措施持续完善。同时,用户也需要更加警惕,了解自己的数据权利,并在必要时采取行动保护自己的创作和隐私。